在千禧世代消費力急起直追的當今時尚圈,品牌擁有強而有力的自我表述才有足夠吸引力。團團以選貨、代理等方式傳遞時尚美學態度的存在又更為特殊,既要有眼光篩選,也要有趨勢敏感度,才能塑造明確的品牌風格,同時還需要具備邏輯清楚的商業頭腦制定管理方針,代理世界三大時尚精品集團法國LVMH集團、法國KERING集團、義大利DISEL集團及西班牙和日本知名企業等近30個頂尖當紅設計師品牌的喜事國際時尚集團董事長兼團團創新社創辦人馮亞敏便可說是其中佼佼者,她縱橫時尚圈二十餘年的豐富經驗更被稱呼為時尚教母,就讓我們從她獨到的美學角度來談談時尚吧。

 

TEXT ALICE LIN PHOTOGRAPHY 吳明哲

 

誠如前言所說,團團作為台灣老牌選品店,經營絕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夠精闢的眼光從範圍廣泛的一大片品牌中篩選出適合的單品再擺放進店內,其中不乏許多國際品牌的代理合作,一連串挑選、下單、陳列的動作背後都關乎著主事者的美學與思維,所以選物品牌往往很有個人風格所在,團團前衛的精神很大一部份就來自於創辦人馮亞敏,使團團成為時尚圈引領潮流的存在。

 

談及品牌的形象與經營,馮亞敏說:「有邏輯的思維就是我對品牌經營的方式,妳要很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做的是代理商,很多人講說代理是一個辛苦的產業,但對我來說,在時尚產業做代理商是很好的,因為時尚的潮流趨勢本來就是一直改變,所以你代理的東西也必須常常變動。」

 

而潮流對馮亞敏來說是什麼?「我們公司一直都在潮流這個大方向裡,而且走在很前端,但想要走在前端就不應該是在潮流裡經營事業,而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後,再在生活中找到符合潮流的趨勢。」確實,現今社會變化快速,各地文化差異大,在潮流跟在地生活中取得平衡點才能引起共鳴,而從自我生活體驗,再去找兩者間相符之處,便可以抓到在地確切的需要。這同時也是馮亞敏選品時很重要的觀念,「我會想我們在市場上想要做的是什麼,怎麼看待在地環境,讓我的產品跟在地化怎麼結合。」這樣的做法的確讓團團選品在時尚潮流中很有感染力。

 

馮亞敏分析道:「款式、比例、色彩是時尚潮流中很重要的關鍵元素。」我們從Maison Margiela、BALENCIAGA到VETEMENTS的結構,可以看出Oversize在這股潮流趨勢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跟年輕化和中性穿著有很大的關係,也代表年輕世代從款式選擇中想要探究的是什麼;還有一大重點是『透明』,Maison Margiela在Martin Margiela時期有很多白色的設計,然後一直到現在演進成透明的設計,而這些年從白色到透明的演進其實很社會化,網路生活讓彼此距離更近,互相變得很透明。

 

顏色則會是今年最大的變化,黑色一直以來都在時尚佔很大的比例,其背後代表的意涵不外乎就是有個性、前衛,但這幾年更強調多彩的概念,期許萬象更新,「所以我覺得今年大家可以多穿不一樣的顏色,妳做出嘗試,我相信未來就有可能多一些變化,而這改變一定不僅僅是穿著而已,還有妳身邊的人事物。」馮亞敏今日的穿著就很符合她的時下觀點,舒適但做工細緻的45R上衣外穿著淡粉色、有點亮面材質的Balenciaga Oversize羽絨外套,再搭配版型筆直的西裝褲,是輕便但不邋遢,不失風範的時尚人職場穿搭。

 

她接著說:「如果妳問今年會流行什麼顏色,可以把每年都會發布年度代表色的Pantone當成一種指標,像今年就是藍色,我們就可以在生活中添加一些藍色,比如一雙藍色的鞋子、或是一個藍色的包包。總而言之,潮流趨勢是告訴妳這個世界正在做什麼,將其透過自己熱愛的生活、事物表達出來就是妳的時尚態度。」

 

那麼回到台灣的時尚產業環境來看,馮亞敏的見解又如何?多年前她曾說,假想自身文化是條垂直軸,外來文化是條水平軸,唯有兩種文化平衡才能交織出最理想的文化環境,但當時台灣明顯可以看出垂直面的薄弱,導致環境被外來文化牽著走。這兩年文化部各辦了一次台北時裝週,是否活絡了台灣時尚產業令我感到好奇,她回答:「現在確實好了很多,政府開始關心這個產業,這兩年出來了非常多設計師,而這個產業也被很多人喜愛著。董陽孜老師的《讀衣》磨練出很多新秀,大家漸漸成熟有了自己的樣子,並懂得用在地文化設計作品。」可以感受到馮亞敏樂見其成的開心。

 

但她也坦言,其實台灣一直都不缺設計師,而是設計師產量不夠,市場銷售上仍舊以老牌的夏姿、溫慶珠、竇張李等為主力,新星如詹朴、蔡宜芬的營銷仍屬微薄,兼具名氣與銷量的設計師更是稀少,因此她認為能否串連起台灣時裝產業鏈會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多多舉辦設計師比賽,有了平台,吸引人才,大家就會互相打聽。「平行確實有點難,不過有起步就是好事,可以看見一線曙光,這些設計師現在也才30出頭,機會還很多,值得期待。」

Tags

#馮亞敏